泡泡玛特杀入老铺黄金腹地,但 labubu 二手价格撑不住了
日期:2025-09-15 16:25:07 / 人气:4
泡泡玛特正全力突破业务边界,这一次,它将目光投向了老铺黄金深耕的足金赛道。9 月 12 日,泡泡玛特旗下珠宝品牌 popop 首次发布足金系列产品,涵盖足金串珠、吊坠、金条及摆件,核心 IP Baby Molly 成为产品设计核心。这一动作,标志着泡泡玛特正式与老铺黄金等传统足金品牌 “短兵相接”,但与此同时,其王牌 IP labubu 的二手市场价格却出现 “断崖式下跌”,资本市场信心也随之波动,泡泡玛特正站在业务扩张与 IP 运营的十字路口。
一、popop 进军足金:与老铺黄金的 “边界交火”
popop 并非泡泡玛特的临时尝试,而是 2025 年公司级战略拓展项目。今年 6 月,popop 首个门店在上海落地,定位 “高端珠宝品牌”,泡泡玛特不仅将 MOLLY、SKULLPANDA 等核心 IP 纳入其产品矩阵,更投入高价值商圈点位与高端装修资源,可见对该业务的重视程度。
此次发布的足金系列,直接将 popop 的业务边界与老铺黄金等品牌重叠。从行业逻辑来看,二者的核心竞争点在于 “产品溢价的支撑逻辑” 与 “用户群体的重叠性”:
- 溢价逻辑趋同:无论是泡泡玛特基于 IP 收藏价值的足金产品,还是老铺黄金基于工艺与奢侈品定位的足金饰品,其售价均包含远超黄金原料本身的溢价 ——popop 靠 IP 情感价值吸引粉丝,老铺黄金靠非遗工艺与品牌调性打动高净值用户,但本质上都是 “溢价竞争”;
- 用户群体重叠:二者核心用户均以高净值女性为主,这类用户既可能为 IP 情怀买单,也会因工艺与品牌价值选择传统足金品牌,因此对 “用户注意力与消费力的争夺” 已不可避免。
不过,多位饰品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双方仍处于 “边界交火” 阶段,尚未进入全面竞争。“老铺黄金的打法更贴近奢侈品品牌,注重线下体验与工艺稀缺性;而泡泡玛特的核心优势是 IP 运营与粉丝经济,二者的品牌调性、渠道布局仍有明显差异,短期内不会形成直接替代。”
值得注意的是,popop 足金系列的发布并未提振泡泡玛特股价。自 8 月 26 日创下 339.8 港元 / 股的历史高点后,泡泡玛特股价持续下跌,截至 9 月 10 日跌幅达 15.74%;9 月 12 日(足金系列发布当日),其港股收盘价进一步降至 276.8 港元 / 股。资本市场的冷淡反应,背后是另一重隐忧 —— 王牌 IP labubu 的二手市场 “失温”。
二、labubu 二手价 “腰斩”:供给激增引发的连锁反应
labubu 曾是泡泡玛特的 “股价引擎”,其毛绒系列产品在二手市场一度被炒至高价。但 2025 年下半年以来,这一情况发生逆转:在千岛二手平台上,“labubu 前方高等系列搪胶毛绒挂件” 中的 “幸运”“希望” 两款产品,6 月价格分别接近 600 元 / 个、450 元 / 个,而 9 月 11 日最新报价仅为 133 元 / 个、108 元 / 个,跌幅超 70%。
(一)核心原因:供给策略调整打破市场平衡
labubu 二手价格暴跌的直接诱因,是泡泡玛特主动改变了供给逻辑:
- 集中补货与产能扩张:618 期间,泡泡玛特针对 labubu 毛绒系列进行大规模预售补货;7-9 月,该系列新品供应量较 6 月前增长 2-3 倍。同时,公司新增产能工厂,将 labubu 搪胶毛绒系列单月产能提升至 3000 万个,较 2025 年一季度(约 300 万个 / 月)增长 10 倍;
- 黄牛与囤货商抛售:此前,labubu 二手市场的高价由 “稀缺性” 支撑,大量黄牛与囤货商囤积货源,通过控制流通量抬高价格。而短时间内海量新品涌入市场,打破了 “稀缺预期”,囤货商为避免亏损集中抛售,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下跌。
(二)深层影响:资本市场信心的 “重估危机”
对泡泡玛特而言,labubu 二手价下跌的影响远超单一产品:过去一年多,资本市场对泡泡玛特的高预期高度依赖 labubu 的 “销量神话” 与二手市场保值能力。当 labubu 的 “金融属性” 褪色,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与 IP 运营能力,这直接反映在股价的持续下跌中。
不过,泡泡玛特核心决策层对这一变化的看法更为长远。据虎嗅了解,公司并不希望股价过度依赖单一 IP 的二手保值力,反而更看重 IP 的 “流通性” 与 “广域影响力”—— 这也是为何泡泡玛特要求所有 IP 每年保持 2-4 次系列上新,本质是通过高频供给提升 IP 渗透率,而非依赖稀缺性制造短期溢价。
此外,labubu 二手市场的 “黄牛乱象” 也曾是公司的痛点。此前,大囤货商与黄牛在流通链路中占据主导地位,部分产品溢价达 1.5-3 倍,不仅挤压了普通消费者的购买空间,也让泡泡玛特错失了部分利润(溢价收益被中间商截留)。此次供给激增,客观上打散了过去的二手生态,反而为 labubu 回归 “IP 本质” 创造了机会。
三、泡泡玛特的 “破局之道”:多 IP 与新业务的双重突围
labubu 的 “失温” 与 popop 的 “试水”,本质上指向同一个问题:泡泡玛特需要摆脱对单一 IP 的依赖,找到新的增长引擎。从目前布局来看,公司的破局思路集中在两点:
(一)加速 IP 矩阵化:避免 “单 IP 依赖症”
labubu 的教训让泡泡玛特更加重视 IP 多元化。迪士尼的成功逻辑(通过高频上新保持新 IP 诞生速度)被纳入参考 —— 公司计划通过以下方式壮大 IP 矩阵:
- 内部孵化与外部合作并行:除了 MOLLY、SKULLPANDA、labubu 等成熟 IP,持续孵化新 IP(如 2025 年推出的 “小甜豆职场系列”);同时,与海外 IP(如动漫、影视角色)合作,扩大 IP 覆盖范围;
- 提升 IP 生命周期管理能力:通过跨界联名(如与 BLACKPINK、NBA 球星合作)、线下展览、内容创作(动画、短视频)等方式,延长 IP 生命周期,避免单一 IP 因 “审美疲劳” 衰退。
(二)推动 popop 等新业务 “快速起量”
popop 进军足金赛道,是泡泡玛特在 “IP + 消费品” 领域的重要尝试。要让这一业务成为新增长极,公司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
- 差异化定位:避免与老铺黄金正面竞争,突出 “IP + 足金” 的独特性。例如,针对年轻用户推出 “轻量化” 足金饰品(如小克重串珠、IP 联名吊坠),降低消费门槛;
- 渠道与体验优化:在高端商圈门店基础上,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如直播带货、定制服务),同时提升门店体验(如 IP 主题装修、互动活动),强化粉丝粘性。
对泡泡玛特而言,短期的股价波动与 IP 二手价下跌是 “阵痛”,但也为公司调整战略、摆脱路径依赖提供了契机。正如 labubu 的出圈本质是靠 “流通性”(SNS 平台传播带来的全球影响力)而非 “保值力”,泡泡玛特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仍将回归到 IP 的 “广域渗透” 与新业务的 “可持续增长” 上。
结语
泡泡玛特杀入老铺黄金腹地,是其突破业务边界的必然选择;而 labubu 二手价格的 “降温”,则是公司从 “稀缺性驱动” 向 “流通性驱动” 转型的必经阶段。对这家依赖 IP 的企业而言,挑战在于如何在新业务(如 popop)与多 IP 孵化之间找到平衡,让资本市场看到 “不止于 labubu” 的增长潜力。
未来,popop 能否在足金赛道站稳脚跟、新 IP 能否复制 labubu 的成功,将决定泡泡玛特能否真正摆脱 “单 IP 依赖症”,进入更稳健的发展阶段。而这一切,仍需时间与市场的检验。
作者:欧皇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耽美热潮:不止于 “男男叙事” ...09-15
- 特斯拉豪赌机器人:转型之路的机...09-15
- 泡泡玛特杀入老铺黄金腹地,但 l...09-15
- 人与人的差距是怎么拉开的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