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致癌罗生门:百年巨头的信誉困局与信任重构

日期:2025-10-14 10:21:27 / 人气:6



当88岁老人梅·摩尔的离世与9.66亿美元的天价赔偿判决挂钩,强生——这家以“婴儿爽身粉”奠定百年信任的医药巨头,正陷入一场跨越世纪的安全信任危机。从“母婴安全代名词”到“6.7万起致癌诉讼被告”,从“百年科学研究背书”到“被曝知情不报”,强生的故事,撕开了跨国企业“合规经营”与“公众责任”之间的深层裂痕。  

一、诉讼风暴:从个案到系统性信任崩塌

梅·摩尔案并非孤例,而是强生滑石粉诉讼危机的“最新注脚”。  

• 诉讼规模空前:截至2025年,强生面临超6.7万起诉讼,原告均指控其滑石粉产品(婴儿爽身粉、沐浴露等)导致卵巢癌、间皮瘤等癌症。仅2016-2025年间,类似判决金额累计已超400亿美元(含和解与惩罚性赔偿)。  

• 企业防御的矛盾性:一方面,强生坚称“产品安全合规”,援引美国药典标准与百年使用历史;另一方面,其全球诉讼事务副总裁直接指责原告“使用伪科学证据”,并将滑石粉争议定性为“商业诉讼”而非“安全问题”。  

• 战略撤退的信号:2022年,强生宣布2023年全球停售含滑石粉婴儿爽身粉,转向玉米淀粉配方。这一动作被外界视为对风险的间接承认,但企业仍强调“仅为商业决策”。  

这场持续15年的法律战,早已超越个案范畴,演变为公众对“百年品牌是否隐瞒风险”的集体拷问。  

二、科学罗生门:滑石粉与癌症的争议迷雾

争议的核心,在于“滑石粉是否致癌”的科学结论模糊性。  

• 医学界的分歧:美国癌症协会指出,部分研究显示长期接触滑石粉可能轻微增加卵巢癌风险(如阴道接触),但其他研究未发现明确关联。间皮瘤与石棉的关联虽被公认,但滑石粉是否天然含石棉、强生产品中石棉含量是否超标,仍是关键争议点。  

• 企业的“知情”指控:原告律师援引强生内部文件显示,其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知悉部分滑石粉原料可能含石棉,却未向公众披露。若属实,强生的“安全声明”将沦为“选择性失明”的商业话术。  

• 消费者的认知断裂:对普通家庭而言,“百年安全”的品牌叙事与“可能含致癌物”的指控形成剧烈冲突。正如一位使用强生爽身粉30年的母亲所言:“我们不是不信任科学,是不信任企业对科学的解释。”  

科学争议的复杂性,被企业的“合规”辩护与原告的“知情”举证放大,最终演变为“信企业还是信科学”的信任危机。  

三、中国市场:从“童年记忆”到“信任折扣”

强生的危机,在中国市场呈现独特的“双面性”:既有财报增长的韧性,也有消费者疑虑的蔓延。  

• 业绩的“免疫”与风险:2025年上半年,强生营收456亿美元(同比增4.1%),创新药与医疗技术板块贡献超90%。中国市场虽未单独披露,但从全球表现看,法律纠纷未显著拖累其增长。  

• 品牌信任的裂痕:京东平台用户投诉显示,部分消费者反映强生爽身粉“刺激皮肤”“结块粗糙”;天眼查数据表明,强生(中国)涉诉信息达824条,涵盖医疗损害、质量纠纷等。  

• 本土化的信任修复:强生中国已推出“0滑石粉”产品,试图与争议切割,但“去滑石粉”标签反而强化了消费者对“旧产品不安全”的联想。80后、90后群体的记忆中,“强生=安全”的烙印正逐渐褪色。  

中国市场的分化,本质是全球信任危机的本土投射——消费者不再盲目为“百年品牌”买单,而是更关注企业的透明度与责任担当。  

四、百年巨头的反思:信誉比利润更脆弱

强生的案例,揭示了跨国企业的深层困境:当商业利益与公众安全产生冲突时,“合规”能否替代“责任”?  

• 短期利益与长期信誉的博弈:强生选择“商业撤退”(停售滑石粉产品)而非彻底公开风险数据,虽保住了部分市场份额,却透支了品牌公信力。正如《哈佛商业评论》评论:“消费者原谅企业的错误,但不原谅隐瞒。”  

• 科学争议的沟通缺失:企业若仅以“研究无定论”回应质疑,而不主动公开内部数据、参与独立验证,只会加剧公众不信任。  

• 本土化责任的缺失:在中国市场,强生曾凭借“母婴安全”叙事占据心智,却未在风险暴露后及时与中国消费者同步进展,导致信任折扣。  

---  

从“婴儿爽身粉”到“69亿赔偿”,强生的故事不是简单的“企业丑闻”,而是一场关于“商业伦理与公众信任”的全球课。对百年巨头而言,信誉是最珍贵的资产,却也最脆弱——它需要百年积累,却可能因一次隐瞒、一份模糊的科学报告,或一次傲慢的回应,瞬间崩塌。  

强生的未来,不在法庭的判决结果,而在其能否以透明、负责的态度,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任。毕竟,对母婴产品而言,安全从来不是“合规”二字可以概括的——它需要的是企业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公众的坦诚。(完)

作者:欧皇娱乐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欧皇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