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如何从“流量风口”迈向“价值高地”

日期:2025-11-19 21:32:10 / 人气:11



主编温静导读:从跨界融合的生态构建,到全链协同的产业升级;从艺术教育的创新探索,到商业变现的多元路径;从传统影视人的躬身入局,到新生代创作者的破圈突围……在政策引导、行业协作与创新驱动的合力下,微短剧正从“流量风口”迈向“价值高地”,成为连接千行百业、传递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

来源:传媒内参—主编温静

微短剧如何从“流量风口”迈向“价值高地”?

需从内容、制作、平台、行业四大维度协同发力:

内容创作上,要跳出同质化题材,挖掘现实热点、非遗文化等多元主题,塑造有成长弧光的立体人物,通过细腻情感刻画引发观众深层共鸣,如《家里家外》借方言与家庭羁绊传递情感价值。

制作层面,需引入专业影视团队,以长剧工业化标准把控服化道、场景、镜头等细节,同时合理运用AIGC辅助编剧、AI优化后期,打造《盛夏芬德拉》般的电影级质感。

平台要提升审核标准,倒逼创作提质,通过流量倾斜、资金扶持助力精品传播,还可推动微短剧与品牌、文旅等跨界合作,拓展商业与社会价值。

行业层面,需建立创作、制作、运营全流程标准,加强版权保护,通过培训、赛事培养专业人才,形成“内容优质—观众认可—行业良性循环”的生态,最终实现从流量内卷到价值突围。

从跨界融合的生态构建,到全链协同的产业升级;从艺术教育的创新探索,到商业变现的多元路径;从传统影视人的躬身入局,到新生代创作者的破圈突围……在政策引导、行业协作与创新驱动的合力下,微短剧正从“流量风口”迈向“价值高地”,成为连接千行百业、传递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

微短剧正从流量风口迈向价值高地

连接千行百业、传递文化价值

在“短平快”的表象之下,微短剧的跨界融合趋势愈发明显,正从单一的内容消费赛道逐渐延伸为赋能实体经济、文化传播的综合性内容载体。今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促进微短剧在更大范围赋能千行百业。随着这一计划的深入,微短剧从业者期待,该行业能够与更多行业深度融合、碰撞,解锁出更多创新可能。

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视听赋能,短剧强农”乡村微短剧创作活动启动。该活动将组织开展拍摄微短剧,记录乡村生活当中的美好瞬间,展现乡村振兴新貌。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宁启文介绍,该中心提出了“乡村微短剧融合融媒大力量计划”,通过“微短剧+文旅”“微短剧+非遗”“微短剧+乡村振兴”等形式,以期打造一个全新的乡村文化传播平台。该中心推出的《念哥餐厅》网络微短剧,上线播出后迅速火爆出圈。“从社会价值来看,乡村微短剧异军突起,已成为微短剧领域中的一片蓝海。”宁启文说。

除了乡村题材,微短剧在文旅融合、科学普及等方面也展现出巨大潜力。陕文投艺达影视总经理贾轶群建议,成功的微短剧既要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又要具备全国视野,通过情感共鸣扩大传播效果。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则以近期推出的四川方言剧《家里家外》为例,认为体现当地文化亮点的精品微短剧正在实现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的双赢。

目前红果短剧已与国家图书馆、中国航天局、法制出版社等机构展开合作,围绕文旅、普法、科普等主题开发内容。“精品化是微短剧发展的核心方向,需兼顾真善美的选题、竖屏美学呈现及专业制作水准,探索‘微短剧+’的多元生态,推动产业升级。”乐力说。

在微短剧创作领域,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参与其中,科普类微短剧如何平衡知识含量与艺术表达之间的关系,成为其能否持续吸引观众、在竞争激烈的内容市场中脱颖而出并真正发挥科普价值的关键。中科数创影视中心总监郑铭认为,在创作科普微短剧时,应采用类型化叙事手法,将知识传递融入故事情节,避免生硬说教。“一些前沿科技以及严肃科学知识可能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向大众介绍清楚,但是微短剧对于科普行业来说是非常好的补充,两者可以相辅相成。”郑铭说。

随着一系列行业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愈加明晰:精品化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芒果TV大芒计划工作室负责人周裘强调了精品微短剧的重要性。他认为,无论是市场型还是口碑型内容,只要创作者能够回归到老老实实搞创作、坚持长期主义,就可以实现市场和口碑的双效统一。

“精品化是影视行业升级蝶变的必由之路,微短剧创作应取长补短、推陈出新。一方面要避免千篇一律的同质化,另一方面也要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创作生态。”抖音集团副总裁、总编辑张辅评说。

随着微短剧行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影视人和青年从业者正积极投身这一新兴领域。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程樯从人才培养角度提出建议,呼吁高校建立“大传播”思维,打破传统教学壁垒,培养学生掌握竖屏美学、快节奏叙事等新型技能。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则认为,微短剧用户与长剧用户并非割裂群体,微短剧创作应当立足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准的社会观察,以小切口呈现时代主题,实现热度与价值的有机衔接。制片人马小虎强调,微短剧需挖掘人性共鸣。他提出的精品化三大路径——贴近现实题材、深化精神内核、升级制作标准,与当前行业转型升级方向不谋而合。

全链共生

推动微短剧产业升级

从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到平台分发、IP衍生开发,再到跨文旅、游戏等领域的融合联动,微短剧正加速迈向全链共生的成熟生态。

北京好有本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郑安迪分享了微短剧行业对上下游产业的赋能作用。“微短剧的快速发展为影视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推动了竖屏拍摄基地等下游制作端的供给完善。”郑安迪认为,微短剧行业的市场增速和创作需求将促使更多专业人才和资源投入这一领域,进一步提升微短剧行业的整体质量。

在游戏和影视领域深耕多年的完美世界,目前在技术革新的驱动下,也积极布局微短剧行业。完美世界高级副总裁、影视负责人曾映雪表示,微短剧已成为公司精品多元战略的重要支点。通过IP联动开发、优质制作资源投入等方式,该公司正着力打通产业链各环节,推动微短剧从现象级风口向可持续赛道转型。

先进技术也在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百度百家号内容运营负责人于轲分享了AI在经典IP现代化改编中的应用,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平台能够快速解构IP核心元素,并结合现代场景进行创新演绎。于轲表示,内容与科技的结合,将推动微短剧从追求流量转向内容创新。

商业变现层面,巨量引擎内容营销负责人金文乐探讨了微短剧的商业变现潜力。他认为,品牌方对微短剧的投放需求正在发生变化,从单纯的流量获取转向更深入的内容合作和整合营销。金文乐认为,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流量蓝海,为品牌方提供了更多的商业变现方式和合作机会。

微短剧产业已进入精耕期,这是业界人士的一致共识。未来,在数据驱动下进行IP打造,并与AI等先进技术结合,是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将构建出更加繁荣的内容新生态。

如何从流量竞争

迈向价值竞争?

内容创作:回归故事本质,注重情感共鸣

1. 深度挖掘题材:创作者应摆脱同质化题材的束缚,深入挖掘各种具有潜力的题材。可以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社会现象,以及那些未被充分展现的小众题材,如非遗文化、特殊职业群体等。通过对这些题材的深入挖掘,创作出具有独特性和新鲜感的微短剧内容。

2. 塑造立体人物:人物是故事的核心,要塑造具有多面性和成长弧光的立体人物形象。摒弃以往脸谱化的人物设定,让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基于其性格和经历,使观众能够产生情感认同。例如《好一个乖乖女》通过用事件刻画人物,让人物更加丰满立体,从而吸引观众。

3. 提升情感深度:从提供简单的情绪价值转向追求深层的情感共鸣。关注人物之间细腻的情感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以及人物在面对困境时的内心挣扎和成长。像《家里家外》以四川方言的烟火气讲述家庭羁绊,引发观众对家庭情感的共鸣。

制作层面:提升工业化水平,打造精品质感

1. 专业团队加持:邀请专业的导演、编剧、摄影师、服装师、化妆师等参与制作,他们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能能够保证微短剧在各个环节的质量。传统影视公司入局微短剧制作,将长剧的工业化标准和精细打磨注入其中,为提升微短剧制作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2. 注重细节把控:在服化道、场景搭建、画面调色等细节方面做到精益求精。根据故事背景和人物特点,设计符合时代和角色身份的服装、道具,搭建逼真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画面调色营造出合适的氛围,提升整体的视觉质感。

3. 合理运用技术:借助AI等技术手段提升制作效率和质量。在创作端,利用AIGC辅助编剧、自动生成分镜;在后期制作中,运用AI技术进行特效制作、剪辑优化等,降低制作成本,同时提升作品的创新性和视觉效果。

平台运营:优化审核机制,引导价值导向

1. 提高审核标准:平台应提高微短剧的审核标准,不仅要关注内容的合规性,还要对剧情逻辑、人物塑造、制作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红果短剧年内三次大幅提升审核标准,倒逼创作者提升作品质量,摒弃猎奇套路。

2. 扶持精品内容:通过流量倾斜、资金扶持、奖项评选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精品微短剧的创作和传播。为精品微短剧提供更多的曝光机会,帮助其获得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市场回报,激励创作者持续产出优质内容。

3. 推动跨界合作:积极推动微短剧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拓展微短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功能。例如与品牌合作定制微短剧,实现“品效合一”;与文旅部门合作,打造文旅融合的微短剧,带动地方文化旅游发展。

行业合作:加强自律规范,共同打造良好生态

1. 建立行业标准: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应牵头制定微短剧的行业标准,包括内容创作规范、制作技术标准、商业运营模式等,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规范和指导。

2. 加强版权保护:重视微短剧的版权保护,打击侵权盗版行为,维护创作者和制作方的合法权益。只有保护好版权,才能激发创作者的积极性,促进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3. 人才培养与交流:加强微短剧人才的培养,通过举办培训课程、研讨会、创作大赛等活动,提升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和创作能力。同时,促进业内人士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

微短剧从流量竞争向价值竞争的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打造精品内容,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微短剧行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内容创作者、制作方、平台以及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从内容创作、制作水平提升、平台运营到行业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探索出一条适合微短剧精品化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微短剧才能真正成为一种具有影响力和文化价值的影视内容形式。

部分资料来源于中国文化报。

作者:欧皇娱乐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欧皇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