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大幅撤离印度
日期:2025-11-03 16:26:09 / 人气:7

2025年的印度资本圈子呈现出外资撤离、本土资金勉力支撑的局面。尽管印度GDP预计突破4.19万亿美元超越日本,但外资从印度股市和直接投资领域大量流出,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和影响。
一、外资撤离现状
(一)股市与FDI数据惨淡
今年外资从印度股市卷走170亿美元,是亚洲外国投资组合资金流出最严重的市场,与2023年净流入200亿美元形成鲜明对比,印度在全球新兴市场基金中的配置比例从2024年9月21%的峰值暴跌至16.7%。2024 - 2025财年净FDI从101亿美元暴跌至3.53亿美元,跌幅高达96.5%,5月净FDI仅3500万美元。
(二)细分行业资金流向
资金流出大部分集中于IT、快消品领域,四个月流出1249.7亿卢比;国防与金融则成为资金流入领域。同时出现“毛进净出”怪象,2024 - 25财年FDI涨了13.7%,但515亿美元盈利被汇走,本土企业趁机砸292亿美元出海投资。
二、外资撤离原因
(一)外部政策冲击
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远高于越南的15%),H - 1B签证费暴涨至10万美元(72%该签证给了印度人),精准打击了依赖美国市场的印度IT业,Infosys、TCS等巨头60%收入来自美国,利润率被削去3 - 5个百分点。
(二)货币贬值影响
印度卢比今年跌了3.9%,美元兑卢比接近89,使外资账户缩水约20%,也让80%依赖原油进口的印度原材料成本涨了至少15%。
三、外资撤离影响与市场表现
(一)市场未崩盘
外资撤离虽严重,但印度本土机构持股首次超过外资,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扛起大梁,总体维持了市场稳定,避免了崩盘式下跌。不过,在全球资产普遍上涨、亚洲各国市场大幅上涨的环境中,印度股市不涨甚至下跌,表现逊于周边市场。
(二)市场吸引力与估值
从估值角度看,印度股市当前PE估值处于历史中位数下方,吸引力较高,且拥有庞大人口红利。但外资撤离暴露了印度政策反复、基建滞后等问题,导致其表现比周边市场更差。
四、印度市场现状与问题
(一)外贸与商业环境
印度外贸界存在诸多不良现象,如客户欺诈、定金陷阱等。同时,印度商业便利排名低,在制造业领域,工会和司法问题突出。工会内部核心人员可能为黑帮性质,敲诈勒索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在印度面临秋后算账风险,如小米、沃达丰、比亚迪等企业遭遇资产冻结、仲裁执行难、建厂申请被拒等问题,导致印度人力成本看似低但实际投资成本高,制造业占GDP比重越来越低。
(二)制造业困境
2023 - 2025年,共3200家外资企业撤离,平均每8小时就有一家跑路,制造业FDI降65%,占GDP比重跌到14%,离莫迪25%的目标越来越远。
五、印度政府的改革举措与效果
(一)改革措施
面对危机,印度政府推出改革大礼包,包括将保险业外资持股上限从74%提升至100%,资本利得税降到12.5%,SWAGAT - FI系统审批时间从6个月缩短至30天;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推出11项改革,简化海外印裔开户流程,允许银行信贷支持股市投资;央行放松资本缓冲要求,消除低评级公司海外借款障碍。
(二)改革效果与问题
部分资金开始回流,10月外资在金融股的持仓环比回升2%。但深层问题依然存在,美国政策明朗、卢比稳定、估值合理这三个回流条件尚未满足,营商便利度虽有改善,但监管顽疾未彻底清除,保险业开放后反而有公司加速撤资,改革效果不佳。
六、印度发展目标与现实困境
(一)发展目标
2014年莫迪承诺创造1亿个就业岗位,2023年8月定下“Amrit Kaal”目标,到2047年印度要成为发达国家。
(二)现实困境
中央政府希望吸引外企投资,但地方势力不乐意,煽动民意,外企在印度被当成仇人和大肥羊。全球性利空下,制造业岗位流失和IT业裁员潮来袭,私人消费增长下降,2025年印度GDP增长虽预测为6.8%,但政府支出占比大,私人投资贡献小,“Amrit Kaal”目标的实现面临诸多挑战。
作者:欧皇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