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对升职说“不”?职场人重新定义成功

日期:2025-07-18 17:46:08 / 人气:31



在传统职场观念里,升职意味着更高的职位、更多的薪资和更光鲜的头衔。然而如今,“Quiet quitting”(躺平)、“conscious unbossing”(有意识拒绝管理职务)等新概念兴起,越来越多人开始对升职说“不”。以下从不同年龄段职场人的经历,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95后广告人凉水:升职带来疲惫与自我怀疑

• 工作内容变化带来的压力:凉水在广告行业工作五年,从客户执行做到高级客户经理,还兼任项目经理。职级提升后,工作内容从做好分内事变为带团队、跨部门协调,还要兼顾运营和产品问题,以及应付社交场合,这让她感到疲惫不堪。

• 内向性格与社交的冲突:作为I人,凉水在工作中需要“装”出职场范儿,进行角色扮演。饭局应酬是她的噩梦,她不喜欢社交中的表现和伪装,与同事保持基本工作沟通就足够。

• 外貌与职场困扰:娃娃脸和休闲着装让她有时被误认为基层员工或实习生,影响客户信任感。同时,工作带来的长斑、掉发等问题也让她苦恼。

• 行业环境与无效流程:广告行业竞争激烈,卷价格和方案。凉水在工作中需要制定团队管理和人才培养的SOP,但方案常被驳回,无效流程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还导致新人离职。

• 对升职的恐慌:上司暗示把分公司广告业务交给她,让她恐慌。她不擅长管理,担心无法给新人画大饼,也无法应对00后对工作意义的质疑。她觉得工作只是用时间换钱,找不到意义感,甚至考虑未来做月薪几千的行政、文员工作。

90后互联网大厂小玲:晋升失败后的反思

• 晋升的不确定性:小玲在互联网大厂第六年,带小团队。7升8是道坎,需要带领团队完成大型项目,且取决于上司手下业务支撑。晋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老板的支持、评判规则变化等。

• 晋升失败的影响:去年晋升小年,评判规则改变,小玲晋升失败。虽然老板安慰她,但她仍感到委屈,自信心受挫,工作中遭到否定,怀疑自己的能力。

• 对晋升本质的思考:小玲认为晋升本质上是“讲故事”,把影响力讲得厉害些。但做商业分析岗,报告主要供大老板审阅,工作意义被消解,感到虚无。她更想做产品类工作,能有实际产出。

• 转岗的决定:小玲向大老板毛遂自荐转岗做产品,虽然晋升成未知数,但她终于脱离之前的评价体系,开始动手创造东西,由实践检验成果。

85后四大人“树洞小姐在纽约”:职级与薪资边际效应降低

• 清晰的晋升路径与压力:2008年,“树洞小姐在纽约”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四大有清晰的晋升路径,涨薪快。新人需按部就班升年级,考核指标严格。考出CPA是晋升经理的必要条件,她努力备考,顺利通过。

• 工作文化差异:到北美后,工作文化天差地别。竞争少,客户态度友善,没有加班文化。升职不是全民运动,是否升职取决于个人准备情况,且工作年限对晋升标准化程度降低。

• 拒绝升职的现象:在北美,资深顾问升经理、总监升合伙人阶段,“拒绝升职”并不少见。女同事选择不做经理,转做培训岗位;总监同事拒绝升合伙人,更看重生活质量。

• 个人的选择:“树洞小姐在纽约”最终提出辞职,放弃了升合伙人的机会。她认为职级和薪资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时间才是最稀缺的资源。她希望陪伴孩子,参与志愿服务,做自己喜欢的事,如学乐器。

越来越多人拒绝升职的原因总结

• 工作压力与自我消耗:升职往往伴随着工作内容的增加、社交压力的增大以及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打破,导致身心疲惫。

• 对工作意义的质疑:在追求升职的过程中,一些人发现工作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无法实现个人价值,对工作的意义产生怀疑。

• 生活观念的转变:新一代职场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个人兴趣和家庭陪伴,不再将升职和薪资作为唯一的成功标准。

• 职级与薪资边际效应降低:随着职级的提升,薪资和地位的提升带来的满足感逐渐减少,而付出的代价却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的人对升职说“不”,反映了职场人对工作和生活的新思考。他们不再盲目追求升职,而是更加关注自身的内心需求和生活质量,重新定义成功的含义。这种趋势也将促使企业重新审视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以适应员工的新需求。

作者:欧皇娱乐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欧皇娱乐 版权所有